日前,即墨区鳌山卫街道七沟三村的扇贝,正大量上市,这里出产的扇贝以质量好、肉肥、味道鲜美远近闻名,今年因市场对扇贝的需求较高,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达到了往年最高价。行情好,销路根本不用愁,备受市场欢迎,成了“热销货”。
4月14日清晨,记者来到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办事处七沟三村码头,此时出海捕捞的养殖户正在陆续回港。沿村口一路到码头,有不少堆成小山的扇贝,因为刚刚从海里捕捞上岸,扇贝的外壳沾满了淤泥,呈黑褐色。但撬开贝壳后可以看到,扇贝的卵黄鲜红,扇贝丁雪白,让人食欲大增。正在岸边装包的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村出产的扇贝,因味鲜、肉肥著称,最好的烹饪方式就是清蒸,尝到最纯正的扇贝味道。
码头旁一条刚到岸的渔船上,满载着扇贝,因正当涨潮,渔船靠岸后直接上岸即可,省去不少力气,如果是低潮时,需要用手一笼一笼拖上岸。养殖户于永刚告诉记者:“这一船扇贝有近8000斤,一笼子约有30斤左右,我们每天晚上12点就要起床准备,捕捞时间大约有两个小时,4点左右回到码头,收获期从4月初开始,持续半个月的时间。”
扇贝称重后装车。
一旁是到岸忙碌的渔民,另一旁是忙碌的“嗡嗡”的铲车,六七名养殖户先用铁锨将扇贝装筐称重,再合力将一筐一筐的扇贝倒入铲车的斗中,铲车“举起”装满扇贝的斗,驶向另一边的大货车,将扇贝举高、倾倒进车厢内。
记者了解到,今年由于市场对扇贝的需求大,价格是去年的两倍,同样卖一斤扇贝,与去年相比可以多赚一倍的利润。“扇贝养殖的成本除了一次性投入设备外就是人力成本,所以毛利润除去这些成本,每年的收入还是很客观的。”于永刚告诉记者,仅他一家今年可以出产13万斤左右,今年行情好,能带来30多万的毛利润。
于永刚告诉记者,扇贝养殖每年要两次“下苗”,第一次在“五一”前后,第二次在八月十五。“五一”第一次下苗后随着夏天的到来,海水水温升高,扇贝会死掉不少,八月十五二次下苗补充扇贝数量,经过冬天和春天的生长后,于4月份收获。
扇贝的销售方式分为3种,一是到岸后直接装车大量批发;二是供商贩购买后到市场零售,要提前预定;三是剥壳去黄,单买扇贝丁,扇贝丁的价格最高,每斤的零售价在50元左右。
刚上岸的扇贝进行分装。
据七沟三村党支部书记于吉令介绍,他们村养殖扇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最开始的时候仅有一两户养殖户,其他村民看到养殖扇贝的收入不错,纷纷开始效仿。目前全村共有40户扇贝养殖户,根据往年的数据,年产量在400万斤左右。因扇贝的收获期从4月开始,省内的车辆可以前来进货,基本未受到疫情的影响滞销,反而因今年市场需求大,价格是最高的一年,因味道鲜美,不少蓬莱、荣成、潍坊的商贩慕名而来进货。
鳌山卫出产的海鲜一直以味道鲜美闻名于周边,记者了解到,因鳌山湾周边有紫菜养殖户,附近海域中微生物多,再加上有河流从即墨鳌山湾入海,所以这里的单细胞藻类含量非常丰富,给养殖的海鲜生长提供了充分的饵料,投苗后无需喂食饲料,自然生长即可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