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角度呈现全市新局面、新气象,展现生机勃勃的城市之美,非常时刻挺起非常担当,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明办主办,中共城阳区委宣传部、城阳区文明办承办,半岛都市报社、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青岛分会协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牛在青岛”摄影大赛自1月29日启动以来,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精品佳作不断涌现。
今年上亿国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许多在异乡打拼的人,第一次春节不回家。无论是您是身在异乡“就地过年”,还是跨越时空“云拜年”,或者是围绕父母身边“团圆过年”,今年的年味儿注定别样。来吧!一起用镜头捕捉你身边年俗、年味,用图片记录青岛的春节文化,记录没有回家的你留青过年不一样的经历和心情。
和八旬老母亲共同守护记忆中的年味
不同年龄的人对年味有不同的解读,年味呈现出千万滋味、令人梦牵魂绕,难以割舍。对于孩子来说,年味来自穿新衣、放鞭炮、享美食、尽玩耍,对于中年人来说,年味充满了压力、责任与忙碌,对于老年人来说,年味就是家人团聚的浓浓亲情。
2月7日,居住在洪山坡小区的宋启超、马滨夫妇早早回到崂山区彭家庄社区母亲的家中,陪伴年过八十的老母亲置办年货、布置花卉、张罗贴对联、发面做枣饽饽和花卷。“我婆婆一辈子在彭家村生活,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按照习俗,腊月二十六这一天我们要蒸枣饽饽、做花卷。”马滨说,“花卷里要卷上葱花、花生油,寓意着吉祥如意,老一辈总是念叨着,‘吃花卷吃画卷,来年定要把钱赚,赚钱盖房娶媳妇,花卷变成胖小子’。”宋启超、马滨夫妇拿出此前准备好的春联,在木板门上比划着大小,“我们家过年的习俗都是从老人那一辈延续下来的,到了腊月廿九那天我们才会请春联。”马滨说,“只有不断继承传统,创新内容,才能让年味得到丰富,不至于越来越淡。”
海滨风景区让“就地过年”更有年味儿
2月11日除夕,市南区前海一线各个景区热闹非凡,为让留守青岛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海滨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留青人员欢聚一堂,以包饺子的方式喜迎新年。虽然没有回家过年,但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除夕这天聚在一起互赠祝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纷纷表示以这样的方式过新年很特别。
“虽然不能回家陪伴家人,但是还有这么多同事一起过年,大家心里很温暖,也很激动。”来自山东莒县的老刘一边吃着饺子,一边通过手机视频向家人分享温馨时刻。为了给市民游客创造优美的景区环境,海滨风景区近四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留青坚守岗位。为确保留青人员过上一个愉快安全的春节,海滨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在做好景区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爱心义剪、拍摄全家福等系列关爱行动,让他们在异乡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牛在青岛”摄影大赛共设特等奖1个,奖金3000元;一等奖5个,奖金每人1000元;二等奖10个,奖金每人600元;三等奖30个,奖金每人300元;网络人气奖30个,也会获得精美奖品和证书;对集体组织参赛的单位,设优秀组织奖。
大赛正在火热征稿中,2月19日后不再收稿,参赛者可通过niuzaiqingdao@163.com电子邮箱提交作品,参赛作品将有机会陆续在半岛都市报及所属新媒体上进行展示。征稿结束之后,由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青岛分会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将评出大赛的特等及一二三等奖,网络人气奖则由网友投票产生,优秀组织奖由组委会评定产生。
俺陪母亲过大年满强摄
俺陪母亲过大年满强摄
大年三十最暖心的饺子董志刚摄
迎春花絮董子涵摄
“牛犊”眼中的年味儿李元摄
牛在岗位白钰摄
感谢抗疫英雄杨红摄
留青送福张鹰摄
见屏如面,平安过节陈光金摄
栈桥、海鸥与人戚伯坛摄
腊月里的大喜事刘维青摄
就地过年了刘维青摄
就地过年喜洋洋刘维青摄
牛年大吉陈敬刚摄
三代乐刘雪峰摄
舞龙贺新春于胜宪摄
一家人过大年陈敬刚摄
古城群英会于胜宪摄
隔代情暖新春赵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