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1)下午,爱青岛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即墨全区2343户、61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三免两减半”等健康医保政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即墨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决策部署,在市扶贫协作办的有力指导下,坚持精准精细工作标准,高标定位、综合施策、叠加发力,脱贫攻坚工作以满分成绩、高质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对口协作的甘肃省文县、贵州省紫云自治县、菏泽市鄄城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全区2343户、61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一是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瞄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因户因人、因致贫原因开展精准帮扶,全区2343户、61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度享受政策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3207元。坚持条块结合、齐抓共管,通过问题整改清零、档案规范提升,推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扶贫政策落实落地,实现了零遗漏、全覆盖。
二是贫弱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聚力打造“2+N”造血工程,在实施光伏发电、资产租赁收益2项稳定增收项目基础上,因村制宜建设特色产业扶贫项目,65个贫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20万元的30个,20万元以上的19个;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78.7万元,实施贫弱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50个,65个贫弱村全部达到青岛市级美丽乡村达标村标准,其中12个达到示范村标准。
三是产业扶贫项目规范高效运转。2016年以来,统筹市、区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3个,累计实现收益2647万元,收益分红惠及贫困人口6343人次。产业扶贫项目流转农户土地1236亩,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21人,以后每年可稳定实现收益1090万元,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实行严格的产业项目台账式管理制度,全部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确保项目四权清晰、台账完善、收益稳定、分配合理。
四是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成效显著。加大资金支持,累计拨付3处协作地专项帮扶资金1.74亿元,发动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折合3650万元。强化产业协作,累计落地产业合作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5.3亿元,助力购销协作地农特产品1.13亿元。加强劳务合作,赴协作地组织专场招聘会21次,提供就业岗位7193个。促进人才交流,派选27名医师、100余名骨干教师赴文县、紫云县进行支医支教帮扶,帮助培训干部教师2100人次,促进了协作地教育、医疗水平提高。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一、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顶格推进、统筹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即墨区始终将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进、尽锐出战。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扶贫开发和扶贫协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先后召开20多次区委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18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遍访行动,研究解决了一大批脱贫攻坚实际问题;每年带队赴协作地考察对接,共同研究协商协作事宜,推动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精准施策、精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下足绣花功夫,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们在对贫困户脱贫路径、发展需求逐一分析的基础上,逐户建立帮扶台账,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通过安排就业岗位、发展种养项目、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实现增收脱贫;对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综合运用低保、临时救助、扶贫资产收益分红等措施,实现兜底脱贫。在稳定增收基础上,将“三保障一安全”等作为底线任务,精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补助资金2521人次、338.6万元;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三免两减半”等健康医保政策,惠及贫困人口2.87万人次;实施2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整修632户黑旧漏雨、门窗破损房屋,贫困户住房均达B级以上安全等级;65个贫弱村均安装净化水设备,贫困户饮水水量、水质等全部达标;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和综合防贫保险,已为贫困群众结报382.2万元。为助力协作地加快脱贫进程,我们坚持统筹“即墨所能”和“协作地所需”,强化优势互补、加强双向交流,实现优势资源精准对接,形成务实高效、深度合作的对口协作帮扶长效机制。
三、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汇聚合力、协调联动。善不拒微,聚沙成塔。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我们构建起党员干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协调联动的社会帮扶格局。实施“二联一”结对帮扶体系,为每个贫困户安排1名机关干部和1名村“两委”干部帮包,村干部一月一走访,机关干部一季度一走访,累计走访3.56万人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折合890.7万元,架起干群连心桥,全区贫困群众满意度达100%。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千企扶千户”活动,动员民营企业采取项目帮扶、提供就业岗位、捐钱捐物等方式开展帮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67个,捐款捐物折合508万元,展现了民企的社会担当。滴水公益、曙光公益、雷锋志愿者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开展助医、助残、助学等公益活动279次,参与5500余人次,扶贫济困蔚然成风。
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勇于创新、务实求效。脱贫攻坚紧贴基层、直面群众,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创新提升。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完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为改善贫困家庭家居环境,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续开展“三净三美”家庭创建,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劳动改善家居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为激励贫困老人子女履行好赡养义务,创新推行了孝善养老机制,采取“子女自愿缴纳赡养费+孝善养老基金奖补”模式,已为217户发放补助金41.2万元,既促进了贫困老人稳定脱贫,又弘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为提高帮扶到位率和成效,研发了“扶贫动态服务平台”,规定了“十必访”内容,帮扶责任人每次入户帮扶及时上传走访照片和解决困难问题情况,区扶贫办实时监管,定期调度通报走访情况,对涉及生产生活及“三保障”问题第一时间协调镇街、行业部门处置解决,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问题一体化解决。近年来,全区创新性经验做法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推广156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