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对社会治理信息处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
今年以来,即墨通济新经济区创新思路、全面谋划,大力推进部署网格化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云端平台”功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开拓智能网格化管理,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有效整合治理资源,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努力实现“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推进。
多网融合、一网覆盖,实时反映城市运行态势
“阎家岭新源小区门口东有一处建筑垃圾,请环卫部门及时处理。”在通济新区社会治理信息处理平台大屏幕上,一条预警信息出现。系统在自动生成感知事件报警单登记表以后,同一时间,通济新区环卫部门收到了详细的地理位置和预警要求。“我们的预警信息由计算机智能算法自动发送,一旦有问题就会马上处理。”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徐德说,该治理平台系统自动感应、自动推送、及时处置,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将城市管理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推动社会治理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在大屏幕上,辖区交通客流量、人口数量、空气质量指数、天网监控……每一个数据都在实时更新变化。“通过这个大屏幕,就能对通济新区进行360度的直观了解。”徐德说道。
2019年3月,通济新区按照“多网融合、一网覆盖”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化推进通济新经济区社会治理平台建设,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枢纽,按照应纳尽纳、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基层党建、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卫生计生、宣传教育等与社会治理和服务有关的部门网格职能统一纳入社会网格,共享网格化管理信息,重点加强与社会治理系统信息对接,强化各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两套架构体系跨层级联动,倒逼线下流程全面再造
根据管理服务对象的不同,以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化为原则,通济新区还建立了居民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和企业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居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设1个一级网格、5个社区设二级网格,23个村庄和9个居委会设三级网格,实行领导小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社区网格工作中心、村居网格站、村居网格员和社会力量构建起五级组织管理体系,各自履行管理职能,每一级为下一级赋能,上级帮助下级解决共性难题,对疑难杂症进行会诊会商,共同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智能联动,以线上的数据流、管理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推动社会治理更加智慧化。
“我们在村庄、居委会推行支部书记和网格长‘一肩挑’模式,全面提升村居网格工作架构建设。”通济新区党建办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支部骨干“推选”、党员示范户“自荐”等方式,优先从党员干部中选任网格员,强化党组织“龙头”作用,在辖区范围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基层党建工作网络,统筹处理网格范围内各项工作,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格内解决”。
此外,企业网格服务管理体制实行四级组织管理体系,共划分为5个企业大网格,每个网格有专职镇街级网格员2名,对辖区生产经营单位优惠政策的宣传,听取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据悉,通济新区共有生产经营单位1056家,个体工商户2300余家,上半年共巡查企业600余家,其中发现隐患1900余条,已整改1800余条。
发挥社会治理五大成效,民生改善得到新促进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源头上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无论是网格员“入户入心”走访还是开放网信驿站等,使老百姓有平台可以交流,有渠道可以倾诉,营造出和谐、开放、协商的良好发展氛围,得到了居民积极地拥护和支持。
在网格中实行精细化、全面化、数字化管理,强化了党群干群之间相互沟通,实现了居民在观念上、态度上、认识上和行动上的巨大改变。依法治理,通过发挥网格化管理对各类社会矛盾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及时的优势,各级网格人员妥善处理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既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又避免了矛盾升级扩大,增加了和谐因素。截至目前,累计采集上报社情民意信息9019条排查化解矛盾隐患178条,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依托“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通济新区集聚社会力量,整合网格资源,将网格服务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小网格延伸到大平台,与支部共建,与党员互联,与干部互动,真正实现线上联动、线下互动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创新新格局。
来源:半岛网
记者: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