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市 >  崂山

青岛崂山区生活垃圾减量2400余吨 精准分类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2020-06-17 14:48 来源:爱青岛

  崂山区坚持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崂山的具体举措,在实现分类设施配置、分类宣传、分类督导全覆盖的同时,加快推进分类收运全覆盖,助推了人居环境改善、文明新风提高的双提升。

  强引导、造氛围,变“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

  让人们能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是第一道关,崂山区抓牢“人”这个关键,从思想到行为,一点点引导,一步步推进。一是“九个进入”广宣传,让垃圾分类意识“立”起来。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采取主题活动、入户宣讲、桶边指导等10余种形式,通过社区内与外、专题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酒店、进商超、进窗口,每月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在17条市政道路、150余处公交站亭设立宣传海报,利用楼宇亮化开展“垃圾分类美丽崂山”“垃圾分类青岛有你”等公益宣传,达到了随处可见、随处可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二是“四支队伍”做示范,让垃圾分类氛围“浓”起来。注重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机关党员干部、家庭妇女、志愿团队和中小学生“四大群体”为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领一领、带一带”的示范作用;坚持巾帼带动,发挥家庭妇女“分一分、赛一赛”的主导作用;坚持志愿服务,发挥志愿者“讲一讲、摆一摆”的宣传作用;坚持小手拉大手,发挥中小学生“拉一拉、拽一拽”的带动作用,有力示范和带动了周边群众。三是“三支队伍”严督导,让垃圾分类习惯“树”起来。着眼让垃圾分类落地生根、蔚然成风,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垃圾分类检查员、分类专员和分类督导员三支队伍,让他们从源头引导居民、督导分类,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家家都做、人人都会”的新行为,让垃圾分类成为我们的新习惯、新家风、新风气。

  打基础、建体系,变“粗放推进”为“精准实施”

  生活垃圾分类,社区是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心下沉,因地制宜,精准实施。一是典型引路,解决“怎么分”的问题。注重示范街道、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坚持示范小区、示范单位、示范家庭来带路,实行“邻里+帮带”,推进社区定人帮户、督导示范。如金岭美地、埠东新苑、小河东、松山后、东麦窑等社区,推行楼道评比、绿色账户等形式,带动整个小区分类开展;实行“学校+社会”,通过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形成联动推进合力;实行“宣讲+行动”,建立宣教中心、可回收物分检中心等设施,让居民在“听”中知道“怎么分”,在“行”中体验“如何分”。二是创新模式,解决“怎么运”的问题。在投放上,探索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在收运上,推广“投口朝外、成列排放、桶盖合并、桶体整洁、对号收运、车走地净”标准,配备厨余垃圾车、其他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收运车辆51部,优化调整收运线路13条,实施分类收运。三是建好设施,解决“去哪儿”的问题。在处置上,沙子口、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担当作为、先行先试,完成建设了建筑混合废弃物、大件垃圾、厨余垃圾、易腐垃圾等末端处置设施,实现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截至目前,处置建筑垃圾7600余方,处置厨余垃圾1700吨,处理大件垃圾185余吨,生产生物炭32吨,比去年同期生活垃圾减量2400余吨,节约处置经费近8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优机制、强激励,变“点上示范”为“全域推进”

  在示范创建的基础上,全域推进城乡垃圾分类。一是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崂山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清单和部门任务清单,并把垃圾分类纳入物业考核评级范围,层层压力传到,夯实工作责任。二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区对街道、街道对社区、物业企业”层级考核机制。金家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制定下发了《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等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采取居民源头参与、服务企业实施、街道监督考核的方法,统筹激励与约束并重,实现共建、共治、自治、法治。三是落实监督激励机制。在区广电中心设立专题节目,对好的及时宣传推广,对不认真履职、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的部门单位和重复反弹问题及时曝光并跟踪报道整改情况,做到先进和后进不一样,干好和干坏不一样。

  增车辆建分拣点,完善分类作业体系

  其他垃圾、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相对较完善,2019年年底增配40辆分类车,补充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专项运输车,建立1处有害垃圾归集点与2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立完善的分类收集、暂存、运输体系,提高了分类作业质量。

  (通讯员:孙良)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