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变得严峻起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市北区善于化危为机,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抓防疫、保民生的重要抓手,多种举措保障重点项目及早开工复工,实现了项目建设的良好开局。
据统计,截至2月20日,市北区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全部复工,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6个,93个固定资产投资续建项目复工41个,复工率位列全市第一。与此同时,市北区不断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整合各类招商资源,持续推进项目引进和落地。目前,全区重点项目125个,其中新引进项目44个,落地项目6个,完成注册项目31个。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协助企业尽快复工
“市北区在航运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宏观规划,以及处处为企业着想的诚意,坚定了我们投资青岛、投资市北的信心和决心。”从香港海龙船舶项目负责人林飞的话中足以看出市北对于企业落地的重视。 2月6日,香港海龙船舶项目在市北区完成注册,项目落地过程中,市北区产业发展专班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在青岛纺织谷预留出符合标准的仓储空间,为企业价值3800万的高端人工智能航运设备找到落脚地,解决了企业的头等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渐渐成为一座城市经济力量的重要性支撑部分。为保障企业在疫情之下的发展,自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区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商协会制度的通知》以来,市北区发力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三级联系服务企业体系,全力做好企业复工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疫情发生以来,市北区发改局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专班,于2月1日、2月14日开展两轮重点项目受疫情影响情况集中摸排。通过对全区重点项目开复工时间、投资计划、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科学研判,找准了项目攻坚新方位。2月10日起,市北建立日调度动态监测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开复工任务台账,进一步压实了项目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
为了保障企业的项目建设不受资金的阻碍,并减少损失,市北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包装策划,多渠道拓展投融资方式,协助青岛大健康产业园健康管理中心、人工智能国际客厅等7个项目申报发行专项债券,其中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基础设施和辽宁路登州路街区停车场2个项目申报成功,分别获得12亿元、3亿元发债额度。
采取“硬核”实招,在重点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方面,市北区积极帮助项目单位排忧解难。发改局重点项目推进中心主动对接了国际科创总部基地启动区一期项目、浮山后商业综合体项目、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核心区项目等19个市级重点项目,帮助协调项目用地、融资等需求情况,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单位投资信心。
提升企业投资信心,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我们依托区内人工智能产业头部企业建立了智能会议系统,让客商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现场看到拟落地的地块现状,线上探讨落地装修程序、设计规划方案,将疫情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发展专班办公室副主任隋淼介绍,市北区已建立起体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产业招商项目管理平台,能够有效降低疫情对项目招商的影响。
复工只是起点,面对疫情,企业能否保证生产经营、实现更好发展才是关键。
不久前,借助市北搭建的平台,保利商业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烟台一格广场达成并购意向。这是市北区全心全意服务企业、与企业共进的一个侧面。保利商业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城市公司总经理丁永涛说:“我们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充分利用电话、微信、视频会议、邮件等方式加强对接沟通,项目洽谈由‘面对面’变为‘线连线’‘屏对屏’,项目洽谈进度没有耽误,最终与烟台一格广场初步达成签约意向,扩大了公司管理面积,达到5.64万平米。”
市北区积极开展“线上”办公,对实行备案类的投资项目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出件,通过线上或邮寄申请资料等方式,已完成9个审批制投资项目立项批复。目前,大港片区环境整体提升项目、中央商务区地下城等一批总投资26.67亿元的重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据了解,市北区计划下周举行“创新中心核心区‘七大历史文化街区’线上推介启动活动暨重点项目网上签约活动”,结合七大历史街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届时将发布特色产业招商扶持政策内容,提升企业家投资信心。截至目前,意向签约的项目已有近20个。
随着一系列“暖企”政策措施持续发力,项目单位的投资信心得到了有效提振。青岛纺织谷内,国合通测山东总部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复工复产,同时计划今年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拟定了1900余万元的高端检测设备的采购计划。作为第二批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国合通测山东总部正向国家级第三方综合测试评价服务机构、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研究机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