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一剪之趣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来自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的农村剪纸艺人江志友在一裁一剪中诠释出剪纸的神奇魅力。
“这幅《生肖纳福》长一米多,十二生肖穿梭在百个福字之间,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农历春节,江志友正在向慕名来求剪纸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其年幼执剪,在50多年的剪纸生涯中,将剪纸与传统文化、乡土民俗、产业创新融为一体。
江志友今年67岁,右手拿剪,左手持纸,他的作品扎根乡土文化,取材生活日常,回归天地自然,十二生肖、天赐洪福、名人肖像、仕女迎春,都在他的剪刀下惟妙惟肖。他用一把刻刀,以剪纸的形式重新诠释了多幅名作,从而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开拓了新的市场。“剪纸是我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刀尖上的艺术’,在做好传统剪纸技艺方法的同时,我很喜欢我很喜欢在剪纸技法、绘图立意上有所创新,让剪纸的内容更加贴近市场。”江志友说。
走进江志友的家,剪纸成了屋里的善良的装饰品。据了解,江志友在祖辈传统的剪纸技艺上,又融入了刻刀剪纸,这让他的作品别于传统的团花图案,可以让剪纸线条细微之处小于米粒,更增强剪纸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他给笔者演示剪纸,首先挑选不同的剪刀和刻刀,宣纸上铺上样纸,只见刻刀一上一下,在宣纸上翻飞,不时飘起红色纸屑,无论丰富图案,还是细如米粒的线条,他都拿捏自如。
“民间艺术是活化石,传承和发扬才是对文化的敬畏,要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社会,让它走进千家万户。”江志友感慨道。多年来,他培养了多名青少年剪纸爱好者,无偿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弟子的剪纸还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剪纸,满满的喜庆和祈盼,贴合着文化传承的血脉,而剪纸背后,更是文化产业的匠人精神。近年来,为了传承和创新传统艺术产业文化,在当地,以剪纸、葛村榼子、官庄竹编等传统的手工艺代表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即墨政府的政策扶持,互联网销售平台、即墨古城文创门店都为文化产业发展延伸了链条,也推动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